发布时间:2025-10-15 18:01:04    次浏览
今年全太原市供热总面积为1.89亿平方米10月20日,记者在太原市政府了解到,和往年一样,今年政府已经对全市今冬供暖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并提出“以热换心”赢得居民群众理解的要求,制定了严格考核问责制度。记者从市政府了解到,今年太原市供热总面积为1.89亿平方米,其中清洁供热面积1.86亿平方米,分散燃煤锅炉仅存300万平方米供热空间,清洁供热覆盖率达到98%。今年也是太古及南部热源供给体系建成并第一年投运,使得以热电联产为主的集中供热面积上升为1.67亿平方米,成为全市供热主流。“冬季供热保障工作是当前事关群众冷暖的一项特别重大民生工作,目前政府已向各单位下发了今冬供暖保障责任书。”太原市副市长张齐山表示,今年的供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市城管委具体组织协调下,动手较早,各项供热前期准备工作相对充分、全面扎实,但也有一些需要重点关注和重视的工作,比如说太古、南部供热首次投运,面临正常运行的很大考验,事关5000万平方米的保障工作。部分燃煤锅炉拆除较晚,有一个过渡和按时衔接问题,一些老旧、困难小区建筑保温差,导致供热质量和供热故障等,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新增1390个 全市测温点达5840个“今年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提前谋划,目前已基本完成供热保障各项准备工作。”谈到今冬供暖准备情况,太原市城乡管委主任王建堂表示,作为供热主管部门,现在城乡管委也在为确保今冬安全稳定供热做着多项监管协调工作。在城乡管委,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全市人民温暖过冬,今年太原市又新增了1390个测温点,到目前全市测温点已经达到了5840个。这使得热源从管网到用户过程,有了全方位的实时监控。与此同时,市城乡管委还要求各热电联产企业和供热企业,要争分夺秒利用供热前这段时间,进一步做好运行调试检修工作,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排查,及时发现整改各类问题,做到应检尽检、应修尽修、不留隐患。充分考虑煤炭价格走势、极端天气影响等因素,及早确定煤源,储煤量不少于供热期间用煤总量的30%。应急保障方面,城乡管委要求各热电联产企业、供热企业都要健全完善应急抢险预案,加大物资储备力度,配齐应急人员、车辆、设备等,一旦发生供热问题,立即启动应急程序,最大限度减少影响。部门联动 热企运煤车入市区要畅通无阻即日起,保障今冬供暖不再是城乡管委一个部门的事情。根据太原市政府统一部署,发改委、住建委、经信委、交通局多多个部门将形成联动机制,合力保障太原今冬供暖。 分工不同,供暖到之前太原市城乡管委的重点是对全市供热工作进行协调指导,督促热企加快推进在建供热工程建设和调试运行、强化供热设施设备检查维修等。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将分别建立完善煤价与热价联动工作机制,对供热价格进行指导和监管,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煤改气供热项目、煤改电供热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供热前完成。市经信委将牵头督导检查古交兴能电厂热源项目建设,督促按期建成投运。市房管局将加强对直管公房供热工作协调和监督。对于供热企业运煤车辆,市政府明确表态:市交通局、市交警支队要积极支持供热企业运煤车辆的畅通无阻。本报记者走进热源基地 实地探访供暖准备情况“各位业主,接热力公司通知,将于明后两天在本小区暖气注水,请家里留人。”10月20日上午,家住小店区的郭女士看见楼道里粘贴的暖气注水通知顿时很高兴。降温又遇雨天,和郭女士一样,突然的温差让人们特别期待有暖气的日子。供暖在即 太原四大热源厂准备好了吗?据了解,目前,太原市集中供热由太原市热力公司、太原市第二热力公司、太原市城北热力有限公司、太原市再生能源供热有限公司,四家供热主体主要承担。供暖期将至,他们是否做好准备?10月19日、20日,本报记者走进四家供热主体的热力站、调度中心等,实地探访供暖准备情况。太原市热力公司供暖范围:太原市中心区域以及小店地区集中供热“主力军”今冬又增2000多万供热平方米太原市热力公司是太原集中供热的“主力军”,供热面积占太原市可供热面积的一半以上,供热规模在全国供热企业中位居第二,人均供热面积名列全国第一。今年的供暖面积将达1.3亿平方米,较去年增加2000多万平方米。记者从太原市热力公司了解到,今年,太原市热力公司目标新建122余公里供热管网,改造17公里供热管网,同时,对1166座热力站进行了检查维修,确保完成2036万平方米新增供热面积、拆除158台燃煤锅炉、新增热力站150余座的目标。据悉,太原市太古集中供热项目、南部集中供热项目也将正式投入运营。太原市热力公司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该公司下属的各供暖分公司已陆续开始注水、打压,供暖开始后,要及时排气,如遇暖气片不热,可先与小区物业取得联系,查看供热阀门是否全部打开,也可按照各小区、热力站张贴的“暖心便民公示牌”上的站长电话,与热力站站长联系。10月19日,记者来到城南供暖分公司热源厂进行实地探访供暖前期准备工作。25000吨储煤工作一周前已开始在太原市热力公司城南供暖分公司热源厂锅炉操作间内,记者看到几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准备烘炉所需的各类材料。太原市热力公司城南供暖分公司生产技术科科长孟春娥告诉记者,“其实从上一供暖期结束后,我们就开始今年供热的准备工作。这几个月来,公司下辖的70多公里供热管道、175座热力站全部需要检查维护,同时,对锅炉设备我们也进行了大型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目前,我们已经开始着手锅炉烘炉工作,通过逐步升温,避免骤热对锅炉产生损坏。储煤工作也已经开展,预计本月27日可以完成储煤25000吨。城南热源厂锅炉车间上千平方米的场地中,矗立着7台庞大的锅炉。“这是2005年建设的热源项目,每个锅炉90吨,有20多米高,属于链条式热水锅炉。”城南供暖分公司调度室主任孟春娥说,这些锅炉的特点主要是燃烧效率高、容量大。在锅炉车间的中控室,工作人员正在对烘炉状态进行监控。在操作台前,电脑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炉内火苗燃烧的高度等。“通过这些仪器,可以实时查看到锅炉内的温度、压力等指标。”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煤炭通过给煤机输送到锅炉内,燃烧后的煤渣通过链条式的输送带运出,全程无需人工操作。“从热源厂输出的热水温度高、压力大,需在热力站进行降温降压,才能给百姓家中供热。”孟春娥说。太古供热项目热源即将投运近年来,太原市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展延伸,面对持续增加的供热需求,热源问题成为供热中的重中之重。另外,为了改善市区环境质量,始建于1953年的太原第一热电厂在完成了最后一期的冬季采暖期任务后,实施了关停。其所承担的用户冬季取暖也需要有新的热源来接替。太古供热工程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首期工程预计本月底将建成投运。为把古交的热源引入太原,市热力公司实施了“太古供热工程”,项目建成后近期可实现供热面积5000万平方米,远期可实现7600万平方米。项目建设成后将产生巨大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每年可节约标煤93.1万吨,节电5700万度,节水296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798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052吨,减少粉尘排放2104吨,节能和环保效益非常显著。太原市城北热力有限公司供暖范围:滨河东路以东,卧虎山公路以西,胜利街以北,迎新街以南及不锈钢工业园区约56平方公里一周内 114个热力站将全部完成冷态运行10月19日,在太原城北热力有限公司三角线热力站内,记者看到大型板式换热器、软水箱分布其中,设备正在低压注水运行。该公司副总尹果栓指着一台板式换热器说,“这就是热量交换的设备,我公司是利用太原钢铁集团工业余热作为热源,进行集中供热。从9月26日开始,我公司开始分批次对二次网进行注水。截至目前,已经有73个热力站完成注水,其余热力站正在按计划进行,本月25日前,114个热力站将全部完成冷态运行,10月28日具备升温条件。”尹果栓告诉记者。热源来自工业余热“我们公司供热经营区域内,热源主要来自太原钢铁集团的工业余热回收利用项目,各项指标参数可以满足集中供热需求。这样的热源既节能又环保,通过几年运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记者在一张供热分布图上看到,城北热力公司的供热范围涉及滨河东路以东、卧虎山公路以西、胜利街以北、迎新街以南及不锈钢工业园区约56平方公里。今年太原市城北热力公司对辖区内部分自备燃煤锅炉小区进行集中供暖改造,净增加供热面积11万平方米,目前,公司共有热力站有114个,供热能力为2000多万平方米。“技术改造一直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针对去年热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分析,进行改造,确保整个热网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尹果栓这样说道。记者在三角线热力站内看到,控制室里有压力表和温度表,显示着当前的温度和压力,值班人员不时查看设备运行情况。一台由波纹形状金属片叠装而成的机器很显眼,尹果栓说,这就是板式换热器,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具有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换热效率高等特性。除了板式换热器,热力站的设备还有过滤器、补水泵、循环泵等。尹果栓告诉记者,这种供热方式,以工业余热回收替换了传统燃煤供热,减少了大气污染。根据气温情况,最终到达居民家中的供水温度可达到50℃—60℃,非常绿色、高效。490个测温点动态监控室温为了保证供暖的效果,城北热力公司根据用户分布情况,设置了490个测温点,每个测温点发放一台室内温度计,由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动态监控室温。尹果栓告诉记者,每个测温点按照室内测温的方法,每日按时向城乡管委、供热管理中心上报测温情况。根据测温数据适时调整二次网运行参数,保证供热温度达标。每年的供暖期前是供热企业员工最忙的时候。“为了保证顺利供热,我们的工作人员从夏天就开始陆续对各设备进行检查。经过5个月的检修,保证设备可以良好运行。本次检修中,我们对所有的设备均进行了维检修。”总尹果栓向记者介绍,正式开始供暖前,工作人员要提前进行管网注水、设备检查、试暖等工作。尹果栓说,供热期间,公司专门的队伍要24小时不间断巡查热力分配站设备运行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调度中心24小时负责整个热网的监测运行。“城北地区供热面积大,而且以老旧小区为主,所以我们供暖前准备工作启动得早。”尹果栓说,同时,为避免停热事故的发生,城北热力公司已进一步完善应急抢险预案,做好了应急物资储备,并组建了35人的抢险队伍及2支外协抢修队伍,配备了5台应急车辆,以及所需抢险设备,包括发电机,水泵等必需设备。发生事故,及时处置,高效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因城北热力公司使用清洁能源供热,在替代分散燃煤锅炉上,投入了大量工程建设资金。城北热力公司也希望居民们能够积极配合,主动缴纳热费,让每户居民都能如期享受到温暖。”太原市再生能源供热有限公司供暖范围:滨河西路以西至市政界,南中环以南至市政界44个供热站全部启动24小时轮班制度比去年新增供热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新增供热站点17个,新接手晋源区政府附近供热区域……20日下午,见到太原市再生能源供热有限公司总工卜华时,他正在供热区域内的热力站点协调解决问题。谈到今冬供暖准备情况,他表示目前供热范围全线注水工作已全部启动,公司百余职工全员上岗24小时值班,已经进入了待命供热状态。成立于2012年的太原市再生能源热力公司,是太原市首家通过各种废热回收进行冬季供暖的企业,目前主要负责滨河西路以西至市政界、南中环以南至市政界,今年在之前约350万平方米建筑供热的基础上,又新增200多万平方米供热区域,一下子加大了工作量。和其他供热公司利用循环水供热有别,太原市再生能源热力公司的强项是可以把一切工业废热都收集起来,通过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使出水温度达到供热标准。“比如说我们收集的热量是低于30℃的工业废热,通过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可以瞬间使温度达到100℃,这就是再生能源供热。”太原市再生能源供热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杜源说,由于开创了太原市利用再生能源供热的先河,经常会有兄弟企业前来取经。专人值班听投诉 解决供暖问题在现场,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公司供热范围内的44个供热站,全部启动了24小时轮班值守制度,为提高应急抢险能力,该公司还进行了抢险演练。每到供暖季,供暖热线都是最忙的,每一个家庭对于供热的不满意,都会通过各种热线电话传至供热管辖单位。今年,为了更方便快捷解决百姓的疑问和具体问题,太原市再生能源供热有限公司从去年开始就搭建了12319二级平台,老百姓反映的所有问题,都会通过内部系统第一时间传达至这里的“指挥中枢”,然后下派给不同的热力站点。“4人一组,24小时4班倒,只要发现有咨询或者投诉,我们都会第一时间派人解决。”杜源说,供热好不好,百姓最有话语权,为了供热服务更人性化,满足每一位用户的个性需求,减少解决困难的环节,公司今年充实了售后服务组的力量,争取让每一个问题都能在最短时间得到解决。太原市第二热力公司供暖范围:南内环以南,汾河以西,南中环以北90座热力站启动冷态运行 供热范围达1000万平方米“今年我们又新增了200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公司供热范围目前已经达到约1000万平方米,隶属于我们公司的热力站今年达到90个。”高宇峰告诉记者,近几年,公司服务的供热范围,每年都在扩网,今年也不例外。在调度室的一面墙上,高宇峰指着一幅巨大的供热区域管网图告诉记者,图上用红色线标出的就是第二热力公司的管网分布情况,记者看到,南内环以南,汾河以西,南中环以北的区域内遍布红线。说起供暖前的准备,高宇峰表示,供暖是冬季最大的民生,上一年的供暖期结束,就要着手准备下一年的供暖工作,从管网维修、养护、更换,到具体的供暖方案规划,供暖前的准备工作,就从没有停歇过。目前,该公司范围内的冷态试运行已启动。及时调节回水温度 确保供暖质量高宇峰告诉记者,供暖期间,调度室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环境,这里监控着从热源厂输送至各个热力站的具体情况,每4小时就要记录一次数值,通过一系列的数值变化,来判断住户家中的温度是否正常。如果数值低于或高于规定范围时,就需要调度员及时进行更正。“其实所有数值最关键的就是看回水温度。”高宇峰介绍,回水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住户室内的温度,按照规定,回水温度最低不能低于35℃,最高可控制在50—60℃之间。在此范围内,根据外界气温情况,可进行回水温度的调节。除此之外,在调节回水温度时,还要根据地段以及住户具体情况进行。因为该公司服务的范围所涉及的住户较为复杂,其中有老旧小区,有新建高层,还有一些公共场所,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他们都会有不同的调节数值。